后退
高血压
菜单

高血压的治疗

本文主要阐述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式,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重在病因治疗,只要找到确切的病因,便有可能彻底治愈这类高血压,治疗方法与原发性者完全不同。

一般治疗

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包括

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2、降压药物介绍

血压的生理调节极为复杂,目前所用的降压药多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舒张血管,减少血容量的目的,从而降低血压。

①利尿降压剂:双氢氯噻嗪、呋塞米、氯噻酮、螺内酯等。

②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等。

③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阻滞剂(如苯苄胺);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④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⑤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⑥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⑦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⑨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

⑩外用贴剂:李氏灵坤膏、悬压贴、降压申贴等。

3、降压治疗的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①小剂量;

②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③联合用药;

④个体化(根据具体情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

中药治疗

1.肝阳上亢证

: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 作用:镇静、镇痛和降血压。

2.肝肾阴虚证

: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作用: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3.阴阳两虚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治法:滋阴助阳。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

4.痰浊中阻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作用:促使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

5.淤血阻滞证

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作用: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6.冲任失调证

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冲任。 方用: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