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化脓性中耳炎
菜单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一般需使用 10 天左右,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鼓膜穿孔前:可用 2% 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如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无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

鼓膜穿孔后:先以双氧水尽量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注意吸引器负压不可过大),再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泰利必妥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不主张采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3)手术治疗

出现急性乳突炎以及耳后皮下产生脓肿时,应行乳突凿开术。

4)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2)积极治疗引起中耳炎的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

3)根据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轻者耳道局部用药,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用吸引器洗净脓液后,方可滴药。如合并全身症状,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4)手术的最重要的目标:一是彻底清除病变,减少炎症或胆脂瘤残留或复发的机会。二是通畅引流,由于在中耳手术中,咽鼓管、上鼓室的前后峡以及鼓窦入口是决定中耳通气系统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部位,因此在术前和术中需要特殊评估上述三个部位的病变情况。三是功能重建,包括听力重建和外耳道后壁的重建。

常用的基本术式包括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鼓膜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结合进行手术。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对于患者听功能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